紅周刊丨趙文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頻繁并購雖然使得長晶科技營收、資產規(guī)模得到快速提升,但隨之也帶來了持續(xù)積累的商譽減值風險,此外,并購背后所存在的種種疑點同樣值得重視。
3月28日,成立僅4年多的江蘇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晶科技”)更新了招股書,擬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
長晶科技此次之所以能快速啟動IPO之旅,與其成立以來持續(xù)并購有關,公司先后拿下了上市公司長電科技旗下深圳長晶100%股權、新申弘達100%股權以及海德半導體100%股權。2022年上半年,公司還“吞下”了分立器件晶圓制造廠商江蘇新順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順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頻繁并購雖然使得公司營收、資產規(guī)模得到快速提升,但隨之也帶來了不斷積聚的商譽,一旦所收購資產無法兌現業(yè)績承諾,則商譽減值問題對公司的業(yè)績沖擊將是不可忽視的。
重組信披內容或不實
長晶科技成立于2018年11月29日,是一家專業(yè)從事半導體產品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yè),實控人為楊國江,其在長晶科技成立之前,曾在上市公司長電科技旗下深圳分公司、深圳長晶任管理職務。從歷史沿革來看,長晶科技更像是為了承接長電科技子公司深圳長晶及本部分立器件自銷業(yè)務而設立的。
招股書披露,在長晶科技成立的次月,其就將目光瞄準了長電科技旗下的分立器件銷售業(yè)務以及分立器件自銷業(yè)務,為了本部分立器件自銷業(yè)務及團隊,長電科技于2018年11月新設子公司新申弘達,并將新申弘達100%股權轉讓給長晶科技。同時,長電科技又將從事分立器件銷售業(yè)務的子公司深圳長晶80.67%股權轉讓給了長晶科技,剩余的19.33%股權則由楊國江、范榮定、楊澄平等9人持有,而長晶科技又同步從上述自然人手中拿下了深圳長晶19.33%股權,此次并購成本為3億元。
讓人疑惑的是,長晶科技還沒成立,此接盤方案就已出爐,2018年11月15日,深圳長晶召開股東會,一致同意全體股東將其所占公司100%的股權轉讓給長晶科技。長晶科技也在正式成立前一日的11月28日召開股東會,同意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收購深圳長晶100%股權及新申弘達100%股權。這樁交易,從公司成立到各方完成股權交割用時僅一個月,可以說長晶科技衍生于上市公司長電科技,兩者之間有著深度關聯。
《紅周刊》注意到,在對深圳長晶凈資產進行評估時,同時采用了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最后以收益法的結果作為最終評估結論,即截至2018年6月末,深圳長晶的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26369.02萬元,評估增值16433.49萬元,評估增值率高達165.4%。據此推算,彼時深圳長晶凈資產值應為9935.53萬元。然而根據深圳長晶經審計的財務數據,截至2018年6月末,其凈資產為11.76.24萬元,與前述數據相差了1340.71萬元。
同樣,按照前述方法進一步推算并購新申弘達、新順微時的審計和評估情況,《紅周刊》發(fā)現其凈資產數據均能對應,也就是說惟獨深圳長晶的凈資產數據存在疑問,考慮到雙方之間有著深度關聯關系,背后的緣由顯然需要公司去解釋。
并購資金來源成謎
在完成前述收購后,長晶科技又于2020年10月收購了二極管封測服務及集中委托成品采購供應商海德半導體100%股權,交易對價3643.78萬元;隨后長晶科技又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了對新順微控股權的收購,交易對價為12.2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新順微原為長電科技的自有晶圓制造廠,2018年底自長電科技剝離后獨立運營。由此可見,長晶科技成立4年所收購的4家公司中,有兩家公司為長電科技的子公司,1家為長電科技合資企業(yè)。
《紅周刊》推算,以上三次并購成本共計15.64億元,要知道,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間,長晶科技共進行了5輪增資,獲得的增資總額合計9.18億元,加上原始出資額3億元共計12.18億元,遠不足以支撐其超過15億元的收購款。如此來看,成立僅4年多,且主要業(yè)務也由收購而來的長晶科技,用于并購的資金來源是令人好奇的。
據悉,長晶科技最初由上海半導體與南京瑞聯共同出資設立。需要指出的是,長晶科技設立時的注冊資本雖然高達3億元(上海半導體出資1.8億元、南京瑞聯出資1.2億元),但彼時并未繳足。直至2019年5月,長晶科技進行首次股權轉讓時,上海半導體才將其持有的公司7740萬元出資額(實繳0萬元)以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江澄;南京瑞聯將其所持有的公司5160萬元出資額(實繳3260萬元)以326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江澄。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2019年4月各股東才完成首次出資(實收資本3億元)。根據問詢回復,截至2018年12月,長晶科技就收購長電科技分立器件自銷業(yè)務資產組已經支付股權款2.35億元,占合并價款的78.4%。要知道,彼時公司才剛成立,出資額還未繳齊,但收購款卻已經支付了,對于這部分并購資金來源,顯然是需要招股書補充披露的。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頻繁并購使得公司營收、資產規(guī)模得到提升的同時,商譽減值風險也在快速積聚中。由于連續(xù)并購,2019年至2022年1~9月,長晶科技合并報表商譽賬面價值分別高達2.05億元、2.05億元、2.05億元、9.45億元。其中收購深圳長晶及新申弘達100%股權確認商譽2.05億元;收購海德半導體100%股權確認商譽64.54萬元;收購新順微股權確認商譽7.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IPO企業(yè)商譽高企問題一直是監(jiān)管層關注的重點,一旦所收購資產未能完成業(yè)績承諾,則會直接侵蝕公司業(yè)績,很容易導致企業(yè)在上市后快速出現業(yè)績“變臉”情況。因此,對于長晶科技商譽減值問題,投資人需警惕。
并購新順微背后疑點重重
那么長晶科技收購的標的質量究竟如何呢?
在長晶科技并購的眾多公司中,體量較大的新順微成立于2002年,成立至今主營業(yè)務均為分立器件晶圓制造。江蘇證監(jiān)局顯示,新順微曾在2021年做過上市輔導,欲獨立IPO,不過其最終并未正式提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自收購新順微后,長晶科技才在部分分立器件產品領域具備了IDM全產業(yè)鏈能力,2021年扣除與公司的關聯交易后,新順微營收4.89億元占收購前長晶科技營收(扣除與新順微關聯交易)的比例高達25.73%。
不過,《紅周刊》結合多方資料發(fā)現,長晶科技收購新順微背后也是疑點重重的。長電科技相關公告披露,新順微曾為長電科技控股75%的合資企業(yè)。長電科技2016年年報顯示,其各子公司情況良好,其中新順微繼續(xù)保持行業(yè)領先的經營業(yè)績,并做好了新廠擴建的準備工作。2016年7月21日,長電科技還曾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長電科技向友順科技購買新順微電子股權的議案》,長電科技擬購買友順科技持有的新順微265萬美元出資(對應25%的股權),對價1.01億元,購買后新順微將成為長電科技的全資子公司。不過直至2016年末,雙方也未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該股權轉讓事項不了了之。
然而蹊蹺的是,《紅周刊》發(fā)現,在2018年11月29日,也就是長晶科技成立當日,長電科技發(fā)布了《長電科技關于出售子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顯示,長電科技擬將其持有的新順微75%股權、深圳長晶80.67%股權、新申弘達100%股權出售給上海半導體和南京瑞聯。其中出售深圳長晶80.67%股權、新申弘達100%股權的舉措即為前述長晶科技同步進行的第一次資產重組,而長電科技同步出售的新順微75%股權受讓方同樣也是上海半導體和南京瑞聯,但長晶科技并未同步收購新順微,而是等到2022年上半年才進行,這一做法實在令人不解。畢竟按照當時新順微75%股權交易對價為3.98億元,推算新順微100%股權價格也僅為5.31億元,而2022年上半年長晶科技完成對新順微控股權收購時合并成本卻已高達12.28億元,且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長晶科技直接或間接合計持有新順微股權比例僅76%。
根據長電科技相關公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新順微以收益法確認的100%股權的評估值為7.64億元,評估增值3.12億元,評估增值率為69.05%。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新順微以收益法確認的100%股權評估值為18.73億元,評估增值12.55億元,評估增值率為203.33%。顯然,相比三年前,長晶科技在收購新順微時以收益法確認的100%股權評估值和交易對價都出現了明顯暴增,而關鍵是在此期間,公司業(yè)績情況卻不樂觀,如此情況多少讓人對其估值和交易對價暴增的合理性有所懷疑。
據長電科技年報,2016年,新順微總資產4.28億元;凈資產為3.66億元;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99億元、4288.37萬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4.54%、6.78%。2017年,新順微總資產為5.17億元;凈資產為4.26億元;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3.44億元、6009.75萬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5.13%、40.14%。從數據來看,這兩年新順微業(yè)績狀況較好,但到了2018年,新順微財務指標開始出現惡化。
長電科技2018年年報顯示,當年末新順微總資產為4.71億元,同比下滑8.9%;凈資產為2.09億元,同比下滑50.94%。雖然營收為4.12億元,同比增加19.72%,但凈利潤卻只有1718.60萬元,同比銳減71.40%,出現明顯增收不增利狀況。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長電科技總資產為5.23億元、凈資產為4.52億元,與2017年數據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資產還在增長中,不過讓人疑惑的是,公司下半年總資產和凈資產卻出現了大幅下滑,而長電科技也恰好在下半年出售了新順微75%股權。
長晶科技在招股書中假設了在報告期初即2019年1月1日已完成對新順微的收購,并編制了備考合并財務報表,其中晶圓收入主要來源于新順微,意味著公司晶圓收入約為新順微營收。招股書顯示,2019年長晶科技備考合并主營業(yè)務收入中的晶圓銷售收入為2.69億元,較2018年同比下滑53.16%。2020年至2022年,公司備考合并主營業(yè)務收入中的晶圓銷售收入分別達到3.11億元、4.9億元、4.8億元,雖然2020和2021年有所增長,但2022年長晶科技收購新順微后其晶圓銷售收入再度下滑-1.71%。顯然近幾年來新順微營收表現是較為波動的,這對長晶科技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一旦新順微無法實現預期的經營業(yè)績,則公司有可能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進而對公司的未來業(yè)績表現帶來不利影響。
同樣令人疑惑的是,招股書表示新順微成立至今主營業(yè)務均為分立器件晶圓制造,意味著新順微收入來源均為晶圓銷售。但《紅周刊》發(fā)現,新順微2020年及2021年經審計的營收分別為4.31億元、6.49億元,要遠高于長晶科技備考合并主營業(yè)務收入中的晶圓銷售收入,顯然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疑惑不止于此,《紅周刊》還注意到,在收購新順微數據方面還出現了兩版招股書數據“打架”的情況。據悉,長晶科技收購新順微股權共分為三次,先在2022年1月收購了馮東明、安吉璟升等6名股東持有的新順微合計15.39%股權,交易對價2.82億元;同月,長晶科技又從上海半導體、南京瑞聯等手中通過收購南京順芯、南京芯聯從而間接收購了新順微51.72%的股權,交易對價9.48億元。本次股權轉讓后,長晶科技持有新順微67.11%的直接或間接股權,公司首次提交的招股書顯示,此次收購新順微控股權合并成本為12.34億元,與資產組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4.93億元之間的差額確認商譽7.41億元。然而更新版招股書卻又表示,長晶科技收購新順微67.11%的直接或間接股權的合并成本為12.28億元,與資產組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4.88億元之間的差額確認商譽7.4億元,而其他兩起并購的相關數據卻無此出入。這也直接導致兩版招股書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合并報表商譽賬面價值產生出入,前者為9.46億元,后者為9.45億元。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長晶科技合計持有新順微76%直接或間接股權并控制新順微98.17%的表決權,加上在2022年6月第三次收購的新順微8.89%股權(交易對價1.63億元),長晶科技收購新順微股權交易對價共計13.94億元,與前述招股書披露的合并成本也無法對應。
總之,以上諸多不合理之處,均反映出長晶科技收購新順微時是存在一定疑點的。
(本文已刊發(fā)于4月1日《紅周刊》,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關鍵詞:
1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紅周刊丨趙文娟頻繁并購雖然使得長晶科技營收、資產規(guī)模得到快速提升,但隨之也帶來了持續(xù)積累的商譽減值風險,此外,并購背后所存在的...
下一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xù)緊盯鐵礦石市場動態(tài),持續(xù)加大監(jiān)管力度,堅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我們正與內地相關監(jiān)管部門研究提供更多元化的離岸人民幣風險管理產品,比如剛剛提到的,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便利投資者有效對沖...
【東方電氣:擬定增不超50億元用于收購子公司股權類項目等】東方電氣公告,擬定增不超50億元,用于收購子公司股權類項目、抽水蓄能研制能力提
公司目前經營活動正常,市場環(huán)境、行業(yè)政策未發(fā)生重大調整,內部經營秩序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2023年3月29日-31日,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國公路學會道路工程分會主辦的第15屆道路建設與養(yǎng)護技術論壇在廈門成功召開。本次會議
證券時報e公司訊,上交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會員業(yè)務指南(2014年修訂)》進行了修訂,形成《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業(yè)務指南第9號
目前,公司深度參與了我國低軌衛(wèi)星互聯網建設,是我國5G衛(wèi)星互聯網技術體制和設備研發(fā)的主力軍,在標準制定方面具備領先優(yōu)勢,具備提供...
本次業(yè)績預告問詢函回復公告顯示,公司自查發(fā)現合同所示供應商、客戶及數量等信息與物流單據所示發(fā)貨人、收貨人及運輸數量存在差異,公...
【四川宜賓: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可達90萬元,放寬提取時間】四川省宜賓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fā)布《關于優(yōu)化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支持剛...
說起卡友的痛點,那一數一個頭大。工作強度大、車輛不夠安全、駕乘空間小、路途枯燥乏味、動力不夠強、拉貨效率低等等,這些痛點也讓卡友對
4月4日,徽商銀行蕪湖分行行長吳旭東、副行長徐志、李洽、個貸中心總經理蔣俊榮、公司部總經理郎志國、個貸中心高級經理丁仙苗、弋江支行行
如何選擇窗戶的材質?1、普通玻璃大多是單層白玻璃,尺寸約5到6毫米,因為大部分時候都是用在小面積的透光領...
如何區(qū)別水管的真?zhèn)?如果選擇的是ppr管道,市場上銷量比較廣泛,有很多的假冒偽劣產品,我們在選購的時候需...
日光燈管如何選購?1、看光線在購買日光管時,觀察下光線是否足夠和穩(wěn)定,會不會出現頻閃狀態(tài)。如果有的話,...